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>新闻动态>新闻发布

军地同心结硕果 双拥之花绽宜春 我市蝉联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

来源:宜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秘书组 作者: 访问量: 发布日期:2025-04-25 17:47:00

4月23日,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,宜春市被命名为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。这是我市第二次荣获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,我市同时被命名的还有铜鼓县。沉甸甸的奖牌,见证了军爱民、民拥军,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深。

宜春素有拥军优属、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。近年来,我市始终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出发,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,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,进一步巩固了“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”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,书写了双拥工作新篇章,红艳艳的双拥之花,在宜春璀璨绽放。

我市坚持把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,及时对接了解驻地部队需求,真心实意为驻地部队做好拥军实事,最大限度为驻宜部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,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。2020年以来,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,用于宜春市民兵训练基地建设、完善宜春市民兵武器装备库建设、武警宜春支队教导队“一室两站”建设,支持国防建设和改善部队训练、学习、生活等基础设施;主动为部队办理用地审批手续,协助宜春市民兵训练基地土地置换、为驻宜某部队扩建、宜春市军供站建设报批用地281.2亩;制定出台拥军支前工作方案和响应机制,组建了拥军支前工作队伍;按照“平时服务、急时应急、战时应战”的军供保障要求,保障樟树市某训练基地部队3天1万余官兵的跨区域伙食保障,保障新兵入伍运输近3万人,构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格局。

近年来,我市围绕军人军属关注的“三后”问题下功夫、做工作,全力奏响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拥军赞歌。2020年以来,全市计划安置军队转业干部98人,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656人,做到了部队、单位、个人三方满意;安置随军家属27名,为驻军部队321名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生活补助219万元;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,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116名;创建全国首家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社,成立11个法律服务站,为2200多名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,开展送法律进军营72场(次),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8件,为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挽回经济损失69.9万元;市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走访慰问驻宜部队官兵;海军“宜春舰”入列以来,落实各项保障经费320万元,并将每年20万元走访慰问金列入财政预算,奏响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拥军赞歌。

我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把落实拥军优抚政策作为第一要求,聚力浓厚双拥共建氛围,让双拥工作成为社会新风尚。在全市广泛开展“满怀忠诚讲尊崇,千行百业共拥军”活动,出台优待目录清单;成立“宜春市爱国拥军促进会”、“宜春市爱国崇军联盟”、“宜春市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”;与建设银行宜春分行等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成立全省首家法律援助中心驻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站,定期开展拥军志愿活动;常态开展“情系边海防官兵”、“情定宜春、幸福双拥”、“送立功喜报”、“最美军嫂”、“最美军人家庭”等活动;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先进典型,17名退役军人获评全省“最美退役军人、模范退役军人”;近年来,宜春市“老兵宣讲团”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10场(次),双拥共建氛围浓厚。

一直以来,驻宜部队广大官兵坚持把“把驻地当故乡,视人民如亲人”,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,主动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,为宜春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20年以来,先后组织驻宜部队官兵和民兵4.9万余人次,参与抗洪抢险、扑灭森林火灾、维护月亮文化节、樟树药交会等重大节日活动的安保任务,出动2600名官兵为宜春各大中院校完成6.5万余学生军训;主动参与乡村振兴,先后与驻地建立乡村振兴点25个,开展乡村助力活动100余次,捐款320余万元;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、文明行业、文明社区创建活动,组织3000余名官兵和民兵参与创建国家文明城、国家卫生城护牌活动,展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鱼水深情。(供稿:贾芳)

附件:

关联稿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关闭本页